在面对顽固的核心通胀压力之际,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正因其激进降息节奏而受到市场和经济学家的广泛质疑。一位资深经济学家指出,央行或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过早转向宽松政策,这一举措可能加剧未来的通胀风险。
自2024年6月以来,加拿大央行连续七次下调基准利率,累计降幅达225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从5.0%降至2.75%。尽管这一操作令其成为G7中最早启动降息的央行之一,但有分析认为,这种激进行动可能忽略了核心通胀仍处于高位的现实。
“他们在没有看到核心通胀明显减弱的前提下,就大幅且迅速地下调利率,可能过于冒进,”加拿大丰业银行资本市场经济主管德里克·霍尔特(Derek Holt)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他指出,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已经变得“过于宽松”,尤其是在通胀未来可能保持粘性的背景下。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6月份核心CPI中“trim”和“median”两项指标仍高达3.0%和3.1%,三个月年化增速达3.5%,远高于央行1%至3%的目标区间。而剔除能源价格后的通胀率更是攀升至2.7%。包括服装、家具和汽车在内的多个品类受到关税影响,物价明显上涨。
霍尔特批评央行过度依赖“产出缺口”模型——即经济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距,并将其视为判断通胀压力的核心变量。“现实是,通胀的驱动因素是多元的,不能只靠理论模型做决策,”他说。
相比之下,霍尔特建议,加拿大央行应借鉴英国央行的策略,在每次降息之间设定间隔期,根据最新数据动态评估政策效果,而非连续降息。
数据显示,市场对于加拿大央行7月30日会议上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已经大幅降至零,对9月会议的降息押注也显著减少。利率衍生品交易显示,市场普遍预计央行最早将在10月29日恢复降息步伐。不过,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加拿大央行在2025年内已无进一步降息空间。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与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均认为,本轮降息周期已结束。霍尔特则进一步表示,加拿大央行可能会将当前利率水平维持至2026年春季。
在货币政策面临不确定性的同时,联邦政府则加大财政干预力度,以缓解外部冲击对制造业的影响。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近日宣布,将从“战略创新基金”中拨出10亿加元,支持国内钢铁厂推进新项目,并额外投入7000万加元,用于钢铁工人再培训和技能升级。
该计划还包括对加拿大钢铁进口实施更多限制,哪怕涉及与加拿大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这一系列保护性措施被视为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加国钢铁征收50%高额关税的直接回应。
在货币政策宽松可能暂缓、财政政策加速介入的背景下,加拿大经济正进入一个政策再平衡的新阶段。如何在不激化通胀的同时维持增长,将成为央行和政府接下来面临的关键挑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