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似乎正致力于让加拿大远离长期以来的朋友、盟友和贸易伙伴——美国,而将加拿大推向张开双臂欢迎的欧盟。在他看来,加拿大是“非欧洲国家中最欧洲化的国家”,真正归属应在欧洲。然而,他对美欧关系的片面处理方式,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拓展加拿大的贸易多元化、加强与欧洲国家的盟友和合作关系,这一思路本身并无不妥。自由党和保守党历任总理都曾努力与更多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扩大加拿大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这一逻辑很难被否定。
例如,前总理斯蒂芬·哈珀就支持过加拿大与印度、亚洲及其他地区开展更多贸易,从而降低对美国的经济依赖。他在2011年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我们必须继续推动贸易多元化,但我们也不会假装不与美国经济紧密相连。坦白说,这在多数时候是加拿大经济的重要资产。我们希望与(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保持合作,双边合作也好,通过G20也好,共同推动北美大陆前进。”
在安全事务上,哈珀也明确指出,加美两国必须继续合作。他说:“我们正与奥巴马政府合作推动‘边境和安全措施’,以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时期,提升一体化水平和市场准入。”
如果卡尼与欧盟采取类似模式,外界或许会对部分细节提出质疑,但至少能理解其多元化的大方向。但问题在于,他现在却是在牺牲与美国这段历史性的关系为代价,极力推动与欧盟的深入绑定。无论是自由党还是保守党的历任加拿大总理,从未认真考虑过这样一个高度争议性的做法。卡尼的这一决策可谓是巨大的判断失误。
首先,在安全和防务领域,加拿大与欧盟的合作将“建立并落实一个量身定制、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框架,就安全与防务的各个方面开展双边对话与合作”。此外,还将“在相关安全与防务领域,与志同道合的国家推动多边对话与合作,只要双方认为有益”。协议提到的一些具体合作事项包括:对乌克兰的支持、维和行动、军事机动性、海上安全、防务信息共享及网络安全等。
且远不止此,双方还鼓励企业“通过全面有效落实《加拿大—欧盟全面经济与贸易协定》来拓展和多样化市场”,并同意争取达成“数字贸易协定”,共同“识别可能影响经济安全的共同关注的趋势和风险”,努力“减少壁垒、加强农业及农产品贸易”,并聚焦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共同需求。
那么,加美关系的未来又如何?尽管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及其领导风格,近年来加美两国摩擦不断,但对卡尼来说,修复与美国的关系仍至关重要。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曾多次存在分歧,甚至曾在1812年战争中兵戎相见,但加拿大和美国总能找到相互妥协的方式,像朋友和盟友那样继续前行。
一度,形势曾一度出现转机。卡尼本月初曾表示,他的政府正与美方“就取消铝和钢铁关税进行密集谈判”,以修补两国因关税而受损的关系。在阿尔伯塔省卡南纳斯基斯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卡尼与特朗普也同意在未来30天内努力敲定一份经济与安全协议。
然而,卡尼的坚定态度最近却出现了明显动摇。他在布鲁塞尔对记者表示:“我们会为加拿大做正确的事情,我们正在努力争取达成协议,但我们只会接受对加拿大有利的协议。我们认为达成协议是可能的,但没有任何保证。”
就在此时,特朗普周五在Truth Social上突然宣布,“即日起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原因是加拿大决定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特朗普认为,卡尼领导的自由党政府“显然是在模仿欧盟”,此举是对美国的“直接且公然的攻击”。
没人认为卡尼在如此关键的谈判中就必须对特朗普言听计从,但在7月21日的最后期限前,如此措辞和态度无疑并非明智之举。
如果谈判中存在分歧,也无妨。卡尼本可以在30天内大部分时间采取更中立的立场,再在关键时点表态,这样才能显示出他对维护加美关系的重视与谨慎态度。这种做法无可挑剔。
如今看来,卡尼对欧盟的过度倾斜,已让加美友谊在可预见的将来面临新的裂痕。有人或许会将责任归咎于特朗普,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几年后,特朗普也好,卡尼也罢,终将离任。然而,一旦加美关系破裂带来的政治与经济后果,将远远超出他们任期的影响。
最新文章: